壯熱
壯熱是指病人自覺熱甚,或惡熱,喜棄衣被,捫之肌膚烙手,測其體溫39℃以上者,多因外邪入里,邪正相搏,陽熱內盛,蒸達于外所致。常見于外感溫熱病氣分階段,屬里實熱證,多兼面赤、汗多、煩渴飲冷、舌紅苔黃等熱盛之癥。
1.壯熱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壯熱成因很多。外感病初起,發熱惡寒同時并見,當病邪由表入里,邪正交爭,熱邪亢盛,即可出現壯熱。在外感熱病辨證中,壯熱是病邪入里的標志之一,多見于外感熱病的中后期階段。
一、急性高熱
1、感染性疾病急性傳染病早期,各系統急性感染性疾病。
2、非感染疾病暑熱癥、新生兒脫水熱、顱內損傷、驚厥及癲癇大發作等。
3、變態反應過敏,異體血清,疫苗接種反應,輸液、輸血反應等。
二、長期高熱
1、常見病敗血癥、沙門氏菌屬感染、結核、風濕熱、幼年類風濕癥等。
2、少見病惡性腫瘤(白血病、惡性淋巴瘤、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癥)、結締組織病。
高熱是一些疾病的前驅癥狀,引起發熱的病因可分為急性感染性疾病和急性非感染性疾病兩大類。前者最為多見,如細菌、病毒引起的呼吸道、消化道、尿路及皮膚感染等,后者主要由變態反應性疾病如藥物熱、血清病以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代謝疾病所引起。
2.壯熱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壯熱會并發傷寒。傷寒,是寒氣客于皮膚,搏于血氣,腠理閉密,氣不宣泄,蘊積生熱,故頭痛、體疼而壯熱。有熱實、冷實二種。熱實者,糞黃而臭。冷實者,食不消,糞白而酸氣。內雖有冷熱之殊,外皮膚皆見壯熱。多見于外感病邪熱盛實者。小兒壯熱者,由陰陽不和,氣盛血實,邪熱之氣,客于腸胃,蘊蓄日久,熏發肌肉,故口干治小兒百日以來,結實壯熱兼驚。
3.壯熱有哪些典型癥狀
壯熱指實證出現的高熱,一般屬溫病在氣分的熱型。病人高熱持續不退,不惡寒反惡熱的,稱為壯熱,又稱高熱,是指發熱較高,熱勢較甚。常不伴惡寒而反惡熱,又稱“但熱不寒”,或“身熱,不惡寒反惡熱”,是里實熱證的主要癥狀之一。為邪正斗爭激烈所致,常見于外感熱病的中、后期。
4.壯熱應該如何預防
壯熱多因外邪入里,邪正相搏,陽熱內盛,蒸達于外所致。小兒壯熱的預防用藥有如下幾種:
1、治小兒期歲。至三歲,時時壯熱。升麻湯方。
升麻、柴胡(去苗)、枳殼(去瓤麩炒)、黃芩(去黑心)、芍藥、梔子仁、知母(焙)、杏仁上一十味,以八味粗搗篩,入杏仁石膏拌勻,每服一錢匕,以水一中盞,入青竹葉,同煎至三分,去滓食后,相繼三服。量兒大小加減。
2、治小兒壯熱不除。犀角湯方。
犀角(鎊半兩)、升麻(一分)、大黃(銼炒一分)、石膏(搗研三分)上四味,以三味粗搗篩,入石膏以拌勻,每服半錢匕,以水半盞,煎至三分,去滓放溫,相繼三服,隨兒大小,以意加減。
3、治小兒服藥吐利后,身壯熱,精神昏昧,或微利而內有結熱,大青湯方。
大青(半兩)、大黃(銼炒一分)、甘草(炙半兩)、麻黃(去根節半兩)上四味,粗搗篩。二三歲兒,每服半錢匕,以水半盞,煎至三分,去滓食后,相繼三服,仍隨兒大小,以意增減。
4、治小兒壯熱實滯不去,及寒熱往來微驚,大黃飲方。
大黃(銼炒一兩)、黃芩(去黑心)、栝蔞根、甘草(炙各三分)、牡蠣(熬)、龍骨凝水上一十二味,以九味粗搗篩,入研藥和勻,五六歲兒,每服一錢匕,以水一中盞。煎至五分,去滓溫服,食后,相繼三服,隨兒大小加減。
5、治小兒壯熱不安,鉤藤飲方。
鉤藤、升麻、甘草(炙)、人參(各半兩)上四味,粗搗篩,每服一錢匕,以水一盞,煎至五分,去滓分溫二服,空心午后各一服,隨兒大小,以意加減。
6、治小兒八九歲痰實壯熱,山梔子湯方。
梔子仁、黃芩(去黑心)、前胡(去蘆頭)、甘草(生用)上四味等分。粗搗篩,每服一錢匕,水一中盞,煎至五分,去滓溫服日三。量兒大小加減,不計時候。
5.壯熱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本病目前尚無特殊檢查方法,主要是中醫科望、聞、問、切等常規檢查。
1、邪熱壅肺:壯熱,兼有胸悶胸痛,汗出息粗,甚者鼻翼煽動、痰粘不爽、舌紅苔黃、以及脈數。
2、肺熱發疹:壯熱,兼有胸悶,肌膚紅疹點點,多發于春季。
3、陽明熱熾:壯熱惡熱,兼有多汗、面赤、口渴喜冷飲、苔黃燥、脈洪大或滑數。溫病氣分證與此同。
4、春溫邪發氣分:起病即壯熱惡熱,兼有口苦而渴、心煩小便短赤、舌紅苔黃、脈弦數、病發春季。
6.壯熱病人的飲食宜忌
壯熱患者適宜食物為慈姑。慈姑為澤瀉科植物慈姑的球莖,原產中國,歐洲多用于觀賞,在中國、日本、印度和朝鮮則用于蔬菜。
7.西醫治療壯熱的常規方法
壯熱患者的祛熱湯方有大黃(銼炒)、樸硝、甘草(炙)、龍齒(各一分)、枳殼(去瓤麩炒一兩)上五味,粗搗篩,每服半錢匕,以水半盞,煎至三分,去滓放溫,時與一分服。日可三服,乳母服之亦妙。治小兒壯熱脹滿,不飲乳。